观点
学术沉默对写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
观点
写作是一个创作的过程,它依赖于沟通。你应该学会谈论写作,分享你的想法,否则写作障碍将会是不可避免的结果。
想法:有这样一种感受,当你自己试图证明一个东西的时候,你会沉默地陷入一个循环难以走出来。而当向朋友去讲解这个东西时,你会先要试图把前提给他们讲明白,从而拆解得很细致,讲解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发现自己逻辑上的一些漏洞(当然有时候可能没能发现,需要朋友指出)。
观点
如果一个人经常不写作,他就会擅长"不写作"。一个人会形成一系列惊人的技能来促进和扩展他的“不写作”。
想法:感觉就是在点我😅,像那种差生文具多的另外一种表述。当一个人习惯“不写作”时,他就会想着去增加其他的一些技能,下载 app,插件,学习知识管理方法,学习记录方法,想着写作时能用得上,但就是不动手去写。
“你装作忙碌,并将其作为不写作的借口。”
观点
在成为第一作者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在科学领域工作的学生们都会先作为第二作者,为导师论文的某些环节做些贡献或者帮助处理数据。这就是科学领域写作障碍比例较低的原因。
想法: 文本不止来源于作者的大脑,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事情,对于科研论文,研究团队是写作更重要的因素。而作者的成长,也是在从非重要作者中一步步向专业的学者、导师、同门学习,逐渐进步为第一作者的过程。
观点
最好的写作发生于跟你潜在听众的积极互动之中,所以,你应该花费跟写作一样多的时间来建立你的社会化学术联系。
想法: 参加学术会议同样重要,社交也是,和同学一起写作,和研究领域内的人交流,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思想。把学术写作变得更加社会化,而非私人化,对于思路的形成和表达有更重要的作用。
观点
交流的目的在于提高你的写作水平,而不是让他人承认你的天赋。
想法: 所以,没有必要非得“完稿”才给别人看,才听取别人的意见,等到完稿,还需很久,浪费了时间,也许只能成就一篇平庸之作。最后听到别人的一句:“还不错”,“还行吧”。
关于书中的问题: 问题1:想到写作时,你有什么感受? 回答:首先就是写作的限时性质让我很慌张,初中语文考试作文提交不上时,特别的慌,恐惧🥵,听到下课铃时心狂跳不止。高中也是同样的感受,后来为了减少这样的痛苦,多背诵范文片段,用记忆来弥补思想干涸的缺点。
问题2:我讨厌写作的常见原因? 回答:(1)一种潜藏的自卑,总认为自己读的书比较少,很羡慕别人的那种才思泉涌。(2)认为自己的研究内容才刚起步,还不至于去写出一篇文章。(3)ddl 的催促🥴,担心完不成任务,又担心写的质量不好。
问题3:写作产生积极感受的场景? 回答:当我产生参考的时候,有学者的研究步骤可以一步步照着做的时候。或者是当我明确知道该写什么内容时,我就会很愿意去写😆。